好像得了“艾滋病”?别慌,这是“恐艾症”

心理健康 恐惧症 41 0

稿源:掌上长沙通讯员 张静航

这是一通咨询电话引起的关于“恐艾症”的故事。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办公室响起。

  “您好,咨询门诊,请问您…”

  “我好像得了艾滋病!我是不是快死了?救救我!”电话那头传来一男子急促的声音。

  “您是已经确诊,确认患有艾滋病吗?”

  “我一直失眠,一直感冒……我感冒两年没好过了!对对对,我还头晕,还咳嗽!我晚上睡不好,一直冒冷汗……我还恶心,呕吐,腹泻……”

  “先生,您先冷静一下,先回答我的问题,我们会尽全力帮助您的,请问您是否有去过医院检查HIV抗体?”

  “我查过!他们说没有!但是我每天都失眠,一直恶心……”

  “您是说HIV抗体检测结果是阴性吗?”

  “是的,但是我感冒两年了,一直头晕,还咳嗽……”

  “您做这个检测是什么时间呢?”

  “我前年做了检查,去年也做了,今年9月份也做了检查!”  

  “您有过输血史吗?或者有没有跟其他人有血液交换?共用注射器之类的都算。”

  “没有,但是我一直在感冒,头晕……”

  “您最后一次高危性行为是什么时间?高危性行为指的是无保护性的性交,也就是说……”

  “我知道!从前年开始,我就一直戴套的!”

  “您呀,这患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艾滋病,而是‘恐艾症’!”

好像得了“艾滋病”?别慌,这是“恐艾症”

  恐艾症,即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产生恐艾症,一方面是因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大多有过同性或异性间的高危险性行为,高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身处自媒体时代,当个体看到或了解到一小部分艾滋病知识时,会不自觉将自身感觉与其对应,从而使自己陷入恐惧情绪。

  克服“恐艾症”,应了解艾滋病知识。

  Q:什么情况下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Q:感觉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应该怎么办?

  A:尽快前往当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阻断或及时检测;目前我国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有开展HIV检测。

  Q:艾滋病的抗体检测有窗口期?

  A:依照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Q:我家人、朋友感染了艾滋病,我是不是也会患病?

  A:艾滋病病毒不会存在于水、空气、食物中。一般生活接触如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Q:我该如何预防艾滋病?

  A:尽量避免高危性行为、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在妊娠过程中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进行母婴阻断等。

标签: 艾滋病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