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心理健康 恐惧症 78 0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续上期(浏览上期文章,请点击此处)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三、战胜恐惧症!

我们知道了恐惧症的症状和病因之后,应防患于未然。但是如果不幸真的患了恐惧症,我们也大可不必心灰意冷,甚至万念俱灰。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精神疾病也就是人的病,正和感冒、肺炎、心脏病一样。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值得强调的是,精神疾病是“人”的病,而不是“精神”的病,得了精神疾病完全没有必要觉得丢面子,怕别人知道。

我们应当正视疾病,有病就治。要积极配合医生,找出自己得病的原因,治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恢复起来才会更快。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那么得了恐惧症,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心病还需心药医。对恐惧症患者,我们要通过鼓励、疏导,帮助病人摆脱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恐惧情绪。引导病人对过去经历中(包括幼年时期)已经被遗忘了的精神创伤体验,引入到意识中来加以领悟,使他们以成人的态度重新认识这些体验,从而使恐惧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这种方法叫“认识领悟法”。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比如,对一个害怕带毛的东西的人。治疗者可以和患者一块分析症状的性质,使他确信这些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有些想法近似儿童的幻想,在健康成年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值得恐惧的。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治疗恐惧症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

看起来牢不可破的恐怖记忆,也不是铁板一块,它也有软肋,也有变得异常脆弱的时候。

首先,在恐惧记忆—或者任何记忆—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要经过相当复杂的过程,才能从短期的记忆(譬如重复一串回头就忘的电话号码),变成长期记忆(譬如长年累月牢记家里的电话号码)。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在这一过程中,不计其数的脑神经细胞彼此交流、整合、建立信息网络;蛋白质大分子被制造出来,并被运送到需要它们工作的地方;细胞与细胞接触的地方发生着微妙而显著的变化……所以,初生的记忆很不稳定,正如武侠里闭关修行的大侠,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难免要经脉逆转乾坤大乱。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如果在这个时期,给大脑中主管恐惧记忆的“杏仁核”—这个名字奇特的区域施加电击,往往恐惧记忆就无法生成。又或者,在恐惧记忆产生后立刻对被试施行“系统脱敏疗法”,也能干扰记忆形成。

这种疗法的主要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性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来对抗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恐怖的目的。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科学家们遗憾地发现,实行“系统脱敏疗法”之后,恐惧记忆仍然像幽灵一样潜伏在我们大脑深处,伺机而出。

在心理实验中,如果被试在恐惧记忆消退之后,又重新接受最初所受的“恐惧训练”,他们很快就会恢复对刺激信号的恐惧。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又譬如,如果治疗时身处环境与最初建立恐惧记忆的环境不同,而当被试回到曾经的环境中时,恐惧记忆就会浮出水面:不难想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亲历可怕的事件之后—譬如地震和火灾,哪怕他们以为自己的创伤已经平复,一旦故地重游,又难以自持。

科学家们慢慢意识到,这种“系统脱敏疗法”,并不能真正抹去恐惧的记忆,它所做的只是让我们产生新的记忆。而且,新产生的记忆往往不如旧记忆牢固可靠。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还有一种疗法称为“暴露疗法”。

这种疗法将病人逐渐暴露在引起他们恐惧的刺激信号之前,让他们慢慢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本身并不可怕,从而打破了由见到刺激信号便引起恐惧的链条。

“暴露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区别之处是,不是逐渐地、缓慢地使患者暴露在恐怖情境中,而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情境,或直接置身于严重的恐怖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例如,对害怕注射器和血的人,可以首先向其展示一叠描绘血迹的画片。下一步再由平淡无味的画片逐渐改成生动逼真的照片,尔后再由生动的照片逐渐变作实物的展示——空注射器。再过一段时间,注射器被放得更为接近,病人学着去握持注射器,直至容忍抽取血液。

这个过程对任何恐惧症患者不会是简单顺利的——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配合。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尽管如此,随着逐渐达到每一步阶段疗效,患者的恐惧表现开始趋于平和。只有当“暴露”的强度加大(过程太快)时,他们才会再度表现配合上的犹豫。

正如人们会习惯于交通嘈杂或周围环境的喧嚣声一样,恐惧症对曾经惊吓他们的东西也能做到无所顾忌。由恐惧症治疗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约80%至95%的病人仅一个疗程就使病情得到控制。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暴露治疗只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训练有素者,懂得什么时候病人该推得非常远、什么时候可以安全得更为接近。

鉴于有些引起恐怖的物体或场景不可能在医生办公室里模拟再现——譬如登高、在飞行器中飞行等,研究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编制出用于治疗不同恐惧症的计算机软件。

虚拟再现引起恐怖的特殊场景,使患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它对治疗某些恐惧症有独到的疗效。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必要时,对恐惧症患者可以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苯二氮类抗焦虑药,如氯羟安定、阿普唑仑等;近年报道,丙咪嗪也有抗恐惧症作用。

既然“刺激信号无害”的新记忆也是记忆,它自然也要遵循大脑中的记忆形成机制。在记忆产生的过程中,一种叫做NMDA受体的蛋白质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D-环丝氨酸正好能够增强这种蛋白质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实行暴露疗法一类的心理治疗之前让被试服用D-环丝氨酸,治疗时形成的新记忆就格外牢靠,疗效自然大有提高。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神经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着记忆的生物本质。许多特殊的蛋白质和它们所参与的分子机制被揭示出来,而这些发现,同时也为设计干预恐惧记忆的药物提供了方向。

有两种药物在过去几年中备受重视,有趣的是,这两种药物,目前的应用都与心理疾病沾不上边。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一种是治疗肺结核的D-环丝氨酸,而另一种则是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和心绞痛的心得安(一种β-受体阻断剂)。这两种药物缓解恐惧记忆的机理迥然不同。

D-环丝氨酸是增强非恐惧新记忆、帮助“东风压倒西风”的威武之师,而心得安却是在脆弱闭关时期搅乱旧记忆的世外高人。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心得安的作用则是降低肾上腺素的作用。

在我们面对危险或压力时—譬如面对扑面而来的猎豹时,正是肾上腺素(和其他应激激素一起)指挥我们的身体作出反应。如果脑海中的恐惧记忆被激活,它必须被重新稳定储存起来。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若在被试重历恐惧经历之前让他们服用心得安,抑制肾上腺素的作用,同时也就抑制了旧记忆的重储过程,达到削弱恐惧的目的。

不过,关于这些药物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至于它们是否会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理疾病,我们拭目以待。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既然恐惧症受到这么多的科学关注,是否意味着恐惧症的治疗问题将很快得以妥善解决呢?

情况并非如此!

和其它情感病一样,恐惧症患者承受来自这个病情本身的和来自其它病根源问题的双重心理痛苦。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的治疗,是医学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专家们告诉恐惧症患者:

你的本能告诉你得逃开或躲避,但你真正需要的是挫败恐惧。当你整日被‘恐怖包袱’压得趴在地上时,最简单的解脱办法就是站立起来!

(全文终)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仅列出作者本人发表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1】奇云. 大脑中有个"恐惧中枢"[J]. 祝您健康2005(5):50-51.

【2】奇云. "心碎"确有科学依据[J]. 世界科学, 2005 (4):31-32.

【3】奇云. 清华大学女学生铊中毒起的震慑[J]. 绿色大世界, 1996(4):39-41.

【4】奇云. 揭示精神事件的脑波编码分析法[J]. 发明与革新, 1991(9):20-21.

【5】奇云. SQUID与脑磁的研究应用[J]. 今日科技, 1993(1):8.

【6】奇云. "闹鬼"都是环境和心理作用造成的[J]. 科学与无神论2003(6):33-33.

【7】奇云. 虚拟现实——正在崛起的计算机成像新技术[J]. 发明与创新, 1993,(11):21.

【8】奇云. 虚拟现实:现代的太虚幻境[J]. 新潮电子, 1996(2):8-11.

【9】奇云.大脑中有一个“恐惧中枢”!世界科学, 2005 (2):29-30.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1)——光怪陆离的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2)——光怪陆离的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3)——“恐惧症”的根源

聚焦新冠病毒变异

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

舌尖上的安全(17)——春来毒蘑赛砒霜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上)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中)

病毒有话要说,人类何去何从?(下)

科学家破译爱情密码!

双唇点燃的“化学反应”

“Y染色体危机“”引发科学争议

探秘神奇的“姓氏基因”(1)

探秘神奇的“姓氏基因”(4)

长篇连载(10):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全方位博览

《舌尖上的安全》(第11—15期导读)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第11-15期导读)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头条热搜##头条健康##科学燃计划##​我要上头条#

标签: 怎样治疗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