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之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 60 0

《对伪心理学说不》之读书笔记

  当下,我们对心理学存在着很深的误解,以为心理学专家就一定知道你在想什么,就一定会催眠解梦之术,或者说,一提到心理学,就错误以为那是治疗精神病的学科,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就不需要了解。或者还有些人觉得,占星术,通灵术,超速阅读,生物节律,接触治疗也属于心理学范畴,大错特错,这些不仅和心理学没有一点关系,而且早已被证明全是谬误。

  心理学不是瞎猜乱蒙,模拟两可,而是一种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实证的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所以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实证总结,它是目的不是治疗心理疾病,而是让正常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完满。

  当下的今天,到处都充斥着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心理学的主题,一些伪心理学家,打着所谓的心理治疗师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更有甚者利用人心理的弱点在似是而非中招摇撞骗,学习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让我们在骗术大行其道的今天,掌握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练就一双火眼晶晶的眼睛,将一切伪心理学打回原型。

  OK,下面让我们跟着本书一起学习吧。

  一、可证伪原则。1793年,一场严重的流行病黄热病袭击了美国费城。当时,这座城市有一名顶尖的医生,他认为黄热病必须用大量放血的方法治疗。也就是用手术刀或水蛭吸血的方法使血液离开身体。他对许多病人实施了这种治疗方法,很多病人治好了,也有一些病人被治死了。当别人指责这名医生时,他搬出了自己的理论:治好了说明这个方法有效,治死了,不是方法没有效,而是病情太严重了。这一套说辞看似无懈可击,但却违反了科学理论建构和检验应遵循的最重要原则:他的理论不能被证伪。如果一个理论有用,他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也就是哪些事情发生的同时,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说明这个理论本身就有问题。生活中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怎么说都占理,但只要不能被证伪,那一定都是骗人的!

  二、操作性定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对“饥饿”下定义,我们不能定义为“我胃里不好受的感觉”,这种不好受的感觉不是操作性定义,它不能被其它观察者知悉。所以对于饥饿,用一些可测量的食物剥夺时间或者像血糖水平这样的生理指标去定义才是操作性的。操作性定义就是对事物给予清晰明确的定义(比如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长),而不是似是而非模拟两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也有莫大的帮助。比如推销药膏的,吹嘘药效有多么神奇,什么一擦见效,这时应该反应,什么是神奇,见效是什么标准,店家打广告说假一赔十,这时要思考,什么是赔十,赔十个假货还是赔十块钱;商家说缺斤少两死全家,但并不知道这个死全家是死谁的全家,千万不能傻傻地全盘相信。

  三、个案和见证毫无价值。首先必须知道,我们人体具有极强的恢复能力,很多病都可以自我痊愈。同时研究确认,医生仅仅通过暗示病人接受了某种治疗,也能让病人体验到积极的疗效,这就是安慰剂效应。一个研究所对新开发的药进行实验,召集三组人,第一组服用真药,85%有好转,第二组服用没有任何效果的假药,但告之被试者说是真药,最后50%的人有好转。第三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有22%的人有好转。85%的治疗效果中,有22%是属于自我痊愈,有28%属于安慰剂效应,真正的药效不是85%而是可怜的35%。我们生活中,很多疗效是零甚至是负,但通过刻意的宣传就会让人以为它有神奇的疗效。比如之前曝光的权健,我记得有个贴脖子的药膏就被宣传的无所不能,好像只要一贴什么病都能治好,你要是质疑他,他就会讲出很多亲身经历的例子来,似乎真是如此,但这只是自我痊愈和安慰剂效应,偌大的中国,这么多人,找一些这样的正面案例简直易如凡掌,当然那些失败的案例更多,只是被刻意的隐藏和封杀了,我给发烧的人左右各打一耳光,一千个人里面绝对也有几十个被我治好,这并不能说明扇耳光能治疗发烧,所以必须知晓,个案和见证没有一点价值。

  四、第三变量。20世纪初,美国南部大约每年有十万人死于一种叫糙皮病的疾病。最后专家发现,那些有自来水管道和良好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就没有人得这种病。因此得出结论,糟糕的卫生条件是糙皮病的主因。但事实并非如此,糙皮病的产生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均衡。能住在有自来水和良好污水设施地方的人,说明他们有钱,因为他们有钱所以营养均衡,营养均衡所以就不会出现糙皮病。综上所述,糟糕的卫生条件和糙皮病这两个变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第三个变量营养均衡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例子:说眼动模式和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立即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训练孩子的眼动模式来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发现,不是眼球不规则运动导致了阅读障碍,而是阅读障碍导致了眼球不规则运动。他们的因果关系是相反的。通过学习和冷静的分析就可以识别很多误区。

  五、选择性偏差。美国曾经出现一场大辩论,到底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薪资水平有没有直接的关系。为此一些怀有政治目的的人抽取了美国50州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成绩。数据显示,学生成绩和教师薪资并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教师薪资低的地方成绩反而更好。如果看到这些数据,你是否也会断定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薪资水平确实没有直接关系,若是这样,你就犯了选择性偏差谬误。首先这个SAT考试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全部要参加,而是只有那些希望进入大学的学生才参加。教师薪资高说明当地经济条件好,教师薪资低说明当地经济条件差一点。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有更多的人愿意继续上大学学习,所以参加考试的人更多,平均成绩相对也会低一些,而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学生很多不参加考试直接就出去打工了,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是成绩较好的,当然平均成绩更高。所以不去探究这个成绩的背后因素,就肯定要被误导。最后大量数据证明,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薪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看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好不好,直接参考教师的薪酬待遇就可以了。

  六、关联性原则。科学总是遵行关联性原则,也就是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与先前已确立的实证事实建立关联。新的科学理论不仅仅要解释新的事实,还要兼容旧的事实,这样才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理论进步。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他说所有的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到底这个引力是怎么作用的,他回答不出来。爱因斯坦回答了,他觉得万有引力并不是牛顿所说的力,而是时空弯曲导致的几何效应。打个比方两个球放在一个弹性平面上,由于球对平面的压力导致平面凹陷,继而使两个球靠在一起。所以引力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虽然爱因斯坦证明牛顿的万有引力表述有误,但他并没有否定牛顿的万有引力,他们的引力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一个科学的进步一定是包容先前的理论,而不是大跃进发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义和团声称刀枪不入,这就明显违背了已有的生理常识,如果它是真的,那现在所有的理论都要重写。所以遵循关联性原则,只要看到某个理论违背了过去大部分的科学理论,毋庸质疑那一定是错的!

  七、偶然性。我们大脑的进化始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就是让我们能够不懈地寻求世界中的各种模式,我们寻求身边事物的关系、解释及其背后的意义。但很多时候事物并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原因,当然也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是概率,也就是偶然性和随机性。举个例子: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肯尼迪则于1960年当选,林肯有个秘书叫肯尼迪,肯尼迪有个秘书叫林肯,两人都由叫约翰逊的南方人继任。两人都被有三个名字的人暗杀,林肯在剧院被射杀,凶手随后藏在仓库里,肯尼迪在仓库被射杀,凶手随后藏在剧院里。你看了这些信息是不是觉得大为吃惊,甚至可能认为这之中必然有难以揣摩的玄机。非也,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概率。每个人每天都会存在成千上万个小事件,再乘以365,再乘以50年,那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小事件估计都有几千万了,和任何人配对,在几千万个小事件中找几个相似之处并不算难。再比如一万人抛硬币, 总有一些人连续十几把都是正面朝上,这些人可能错误的以为自己有多么厉害,但从大的讲,只是概率,我们并不需要过分的解释他们。如果有人非要添油加醋的解释原因并兜售玄机,请不要当真,直接B掉。

  本书的知识点和事例有很多,如果感兴趣,推荐直接阅读书籍。

  以上是我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标签: 积极心理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