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行为问题?(幼儿行为问题的成因)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74 0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本篇爱心理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幼儿行为问题的成因包含了哪些?其实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幼儿方面。

  1、身体状况:如果新生儿缺氧、中毒、外伤、严重营养不良或幼童发育不良,往往伴随有问题行为。例如,一些幼儿存在视、听、说等障碍,常表现为畏缩、低沉等问题行为。

  2、气质类型:出生后已有不同气质特征的婴儿,有难养型、易养型、慢速型、混合型四种气质类型,其中难养型和缓慢型幼儿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尤其是难养幼儿。

  3、心理特征: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过分依赖父母等,在适应环境时往往表现出问题行为;也有幼儿采取哭闹、攻击别人、发脾气等方式,以引起大人的注意。小孩子很容易模仿其他小朋友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的咬人、打人等行为。

  二、家长方面。

  1、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会导致幼儿许多问题行为的出现。如今的社会,由于受独生子女影响,一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过多,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私、任性、冲动、专横等问题行为。与此同时,一些家长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常常采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听命于父母,这容易促使孩子产生依赖、顺从、退缩、孤僻、撒谎等问题行为。

  2、家庭气氛:如果家庭气氛不融洽,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矛盾,可导致幼儿自私、孤僻、好斗等问题行为。

  3、家庭结构类型:离异家庭中,单亲家庭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率最高,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自我控制差,冲动冲动,自卑,撒谎,孤独、冷漠、逆反行为等。

  4、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如今,各种幼儿兴趣班、培训课程全面展开,这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期望有很大关系,期望过高,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三、社会层面。

  1、幼儿园: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方式、个性特点、师幼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如果当师幼关系不好,就可能导致幼儿退缩问题行为的发生。

  2、同伴关系:如果同伴关系不融洽,可能导致幼儿攻击、孤独、不合群等问题行为。

  3、大众媒介:例如幼儿生活的“电视化”,可能会使幼儿产生语言沉默、行为退缩等问题行为。

  除以上原因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隔代养育等也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标签: 幼儿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