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你有什么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困扰?

心理健康 抑郁症 161 0

经过对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

(一)智力正常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正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应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二)情绪适中情绪适中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一般情况下,总能保持满意的良好心境。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不会产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与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消极情绪,而是消极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心理健康的人积极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应对失败、疾病和死亡等因素他们也会产生焦虑、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他们能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

(三)意志健全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得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是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为人处事,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景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四)人格统一完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或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五)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它包括了解自我与接纳自我。了解自我就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特点,并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不自傲也不自卑;而且,由于了解自我,他所制订的生活目标、自我期待会切合实际,不会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相反,一个不了解自我的人,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又达不到,为此自卑、自责、自怨,因而易陷入心理危机;或者狂妄自大,诿过于人,用嘲笑讽刺,甚至攻击的手段,来消除受挫的紧张感。心理健康的人不仅了解自我而且还能接纳自我,他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他能安然处之,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还能安慰自己。一个人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就能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一个人没有自知力,其行为就会与社会发生偏差。

(六)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健康的人际关系应有以下表现:其一,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认识和情感的需要,了解他人的个性、兴趣和品质,能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善意地指出他人的错误。心理不健康的人并不想了解他人,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对别人的痛苦、欢乐、兴趣、爱好都漠不关心。其二,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心理健康的人与他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例如与他人相处时同情、友善、信任、欢心、尊重总是多于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到欢迎的。

(七)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能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能顺应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八)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标签: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 困扰 或者 什么心理疾病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