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淡化孩子的异常心理?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64 0

   ◆相貌心理。对于那些相貌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孩子的面发表些议论。在被他人提示中,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会对自己的相貌产生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心理。这种过早的自我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

  ◆别在心理上固化孩子的某些毛病。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如爱眨眼睛、说话结巴等,立即批评纠正,这常常会起到一种“心理固化”的作用。

  ◆有时对孩子的特长、优势也需要适当地淡化。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天分往往给于过分的肯定、赞扬和宣传,如对孩子的“超常”数学演算能力、背诵能力、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艺等,不光是在家自我欣赏,还多在朋友、外人来家时,让孩子做专门的炫耀性表演,导致孩子过早地专业化。

  从而影响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要让他们广泛地涉及生活与事物的方方面面,从中汲取知识营养,为将来的“专一”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别让孩子发现自己是父母的“心头肉”。如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过分关怀”的倾向。久而久之,孩子便有了那种“我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一般”的异常心理。

  这种心理常导致他们任性、不负责任、不愿吃苦付出的心理。

标签: 异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