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你最近是否也有?听听专家怎么说

心理健康 抑郁症 136 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无论是坚守“战疫”岗位的工作者,还是隔离在家的市民们,都难免产生心理焦虑问题。在心理援助热线里,市民都曾反映过哪些心理问题,专家们有哪些建议?我们希望借助心理咨询师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带给读者们一些启发,帮助大家进行自我调整。

案例1

母女患上普通感冒

7天跑了4趟医院

打给石景山心理援助热线的市民张女士,在前不久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她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那段时间也出现感冒症状,于是,张女士怀疑母女俩感染了新冠病毒。“我母亲还患有气管炎等一些慢性疾病,我担心她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日渐焦虑的张女士,一周之内带着母亲去了四家大医院反复就诊。经过诊断,每一家医院的医生都明确告知,她们母女得的只是普通感冒。医生开了相应的药物,告诉张女士只要按照医嘱,认真服药,很快就能好起来。

但张女士还是不放心,依然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她越担心就越控制不住去医院。在医院,看到大家都戴着各种防护设备,还有病人被送进病房,这种场面让她更紧张了。她还强烈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核酸检测,但医生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做。无法排解焦虑的张女士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时不停地哭诉:“我现在特别紧张,待在家里感觉都没法生活了。”

石景山区五里坨医院副院长薛云分析认为,疫情期间,人们难免会表现出种种恐惧以及想象出来的各种灾难化认知。面对自身出现的普通感冒症状,要相信医生的判断,放松心态,根据医嘱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其次,要有规律地饮食和起居,如果整天焦虑、不吃不喝不睡,抵抗力反而会降低。另外,她建议不要反复去医院就诊,否则反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案例2

疫情下家庭矛盾增加

亲子关系恶化怎么办

刘女士的孩子今年读初三,学习正是吃劲儿的阶段。受疫情影响,孩子已经在家待了两个多月。刘女士说,自从孩子上学后,她还没有和孩子一起朝夕相处、连续待过这么长的时间。她觉得,孩子每天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玩手机上,学习的时间很少。为此,平时她不断地提醒。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就训斥了孩子几句。结果,孩子和她大吵一架,不仅没有好好学习,反而表现得更加随性。

越来越气的刘女士,又一次训斥了孩子。这次,孩子彻底“爆发”,歇斯底里之下,双方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内心无比焦虑的刘女士无处诉苦,她打进了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中,她委屈地说,自己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心理咨询师李洁表示,受疫情影响,几乎所有人都打破了过去的生活规律。家长想去约束孩子,孩子却不服从管理,双方难以进行有效沟通,这种亲子关系恶化的情况在疫情期间是比较常见的。由于孩子处在青春期,很容易和家长对抗。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循循善诱,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保持语气平和,用疑问句代替祈使句来表达请求,这样孩子会觉得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比较容易接受。

另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对待孩子宽严有度。比如,上课之余应该给孩子一些放松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在情绪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案例3

小餐馆经营受重挫

企业主该如何应对

王先生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餐馆。春节前,他采购了大量的蔬菜、肉蛋等食材,原想着趁着春节假期,客流量大,营业额肯定会提高。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们都选择待在家里。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王先生也不得不暂时关闭了餐馆。整个春节假期,他的餐馆没有了收入,还要继续支付房租,看着仓库里堆积的食材日渐腐烂,他整个人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心理咨询师李洁表示,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尤为明显,这时候应该试着去接受现实。王先生的遭遇,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遇到了突发事件,这也是之前所有人都难以预料的。当务之急是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复工,及时止损。另外,这次疫情也给了大家一个提醒,要防患未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些心理问题,你最近是否也有?听听专家怎么说

标签: 心理问题 听听 这些 是否 最近心理问题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