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须接受抑郁症筛查!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家长应对篇)

心理健康 抑郁症 87 0

本文字数约:1808 字

阅读时间约:3 分钟

最近,我国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学生必须接受抑郁症筛查!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家长应对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这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这个消息并不是第一次发布了。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了“开展抑郁症筛查评估”的重点任务。

具体来说,该方案要求各高中、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只不过,抑郁症筛查进校园还涉及到教育部门,去年只是卫健委单方面发文,当时教育部并未发布相关消息。

现在教育部借着对政协的回复,正式对此事表态,内容基本与卫健委发布的一致。两部委先后发文,这更加证明了校园抑郁症筛查已势在必行,是国家、社会层面的重要举措。

最近,我们还拍摄了一期视频,针对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专业解释。点击浏览:抑郁症筛查进校园:孩子一向乐观开朗,父母就可以掉以轻心?

近几年,大众对抑郁症的了解往往来自于一桩又一桩的悲剧。

今年5月,成都49中高中生小林在校疯狂割腕,然后跳楼自杀,他生前自残的视频看得人心惊胆战。

有媒体在今年4月统计过,2021年刚开始的短短4个月内,国内已经发生了数起关于中学生跳楼自杀的案例。

河北邯郸邱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因请假未果从学校四楼跳楼身亡;

西安高三女生疑因遭同学辱骂,想换座位却被老师拒绝,从四楼教室跳下身亡;

广东惠州惠东县一中学17岁高中男生从教学楼五楼坠楼身亡……

这些自杀的孩子大部分都患有抑郁症,至少有重度抑郁发作,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

学生必须接受抑郁症筛查!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家长应对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这只是极小一部分,更多患病青少年采取极端方式自杀的例子没被报道出来。《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调查发现,我国有24.6%的青少年检测出抑郁症状,并随着年龄年纪增长呈现上升趋势。

这个更加说明当代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一个孩子以这种方式去世了,对父母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关键是很多孩子出现抑郁症征兆和症状时,父母根本没发现。甚至孩子跟父母说了,父母也不重视,觉得孩子叛逆、矫情。直到孩子产生自杀念头,或者没法上学了,父母才慌了,带到医院一看,往往已经是重度抑郁症。

如果再晚发现,孩子的病情继续发展,或者孩子刻意隐瞒,属于“微笑型抑郁症”的话,可能在某一天,父母会突然迎来孩子已经自杀身亡的消息!

所以,只要家里有孩子,父母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学校的抑郁症筛查。

校园抑郁症筛查将常态化,像身体体检一样每年1到2次。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孩子现在没出问题,不代表以后不出问题,每一次“心理体检”都值得重视。

而且,抑郁症筛查量表具有主观性,不是发现精神心理问题的100%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想刻意隐瞒,这其实比较容易做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如何顺利通过抑郁症筛查的“攻略”很容易搜到。

所以,即使筛查结果正常,父母也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多从情绪反应、睡眠质量和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去仔细观察,慎防凶险的“微笑型抑郁症”!

还有,虽然卫健委和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只要求高等院校和高中开展抑郁症筛查,但后续很可能会延伸到初中、小学。事实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这项工作了。

以前我们看到的学生抑郁症现象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常态化筛查,水下面更大的问题会逐渐显露出来。针对儿童、青少年、学生群体抑郁症建立完善的筛选、干预、康复体系,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最后,希望广大父母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校园抑郁症筛查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项民生好事、实事。

如果孩子存在精神心理问题,这是客观事实,不会因为是否接受筛查而改变。筛查反而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目前孩子精神心理健康,这值得庆贺,但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

这次筛查是一次契机。既有利于国家、社会了解青少年的精神心理状态,也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们加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有意识地开始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真正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抑郁症# #心理体检# #青少年心理#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