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聚焦儿童青少年 专家: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心理健康 抑郁症 87 0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在京举行,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与成人有何区别?如何更好地呵护被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他们?活动结束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何凡、陈旭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世界精神卫生日聚焦儿童青少年 专家: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存在不典型性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儿童青少年需要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出现睡眠或饮食方面的改变,包括突然增多或减少,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之间矛盾增多,变得敏感、懒散,情绪长期处于失落状态,容易心烦、发脾气,因为一些小事就特别低落……”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陈旭在回答封面新闻提问时表示,上述问题提示儿童青少年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果出现或沉浸在这种状态无法自拔,需要及时就医。

“家长和孩子的关注点往往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到孩子最终的行为,包括成绩下降、沉迷网络、变得少言少语、容易与家人发生争执、不愿与家长沟通,甚至有自杀行为,这些问题也都提示家长需要带孩子来医院就诊。”陈旭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儿科专家何凡表示,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会有很多不典型性,比如成年人可能会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抑郁的心境和低落的情绪,而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这种情绪体验可能不那么深刻,更多表现在一些外化情绪行为,比如跟父母争吵,跟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比如摔东西、推搡父母、虐待动物等。

“但我们用的诊断系统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符合诊断条目。”何凡说。

百分之七八十的患抑郁症孩子

在成年期还会复发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情况如何?陈旭指出,目前抑郁障碍治疗可以达到精神科疾病里较好的有效率。“但同时它又是不好治疗的,因为容易复发,大概百分之七八十有抑郁症的孩子在成年期还会有复发,所以我们如何去监测、预警,然后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预防复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难题。”

何凡表示,在治疗方面,儿童青少年更强调的是完善的支持系统。小到家庭父母,大到学校、社区、社会等,支持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康复是极为重要的。她指出,强调多部门联动很重要,这也会使得孩子的病耻感减轻。不管是在治疗,还是在复学等方面,儿童青少年都需要更多保护和呵护。

“这样一个联动需要政府部门支持,需要多方多部门协调。医院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联动资源,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疾病,既不会污名化它,也不会过度浪漫化它。”陈旭补充道。

坚持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联动的综合干预模式

记着注意到,《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简称“方案”)也提到多方联动。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阶段目标,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活动现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也强调,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目标任务,坚持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联动的综合干预模式,坚持关注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等重点人群,坚持提升教育、医疗机构等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专业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