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费医疗到底能否实现?

心理健康 48 0

司马南老先生最近比较火。关于他怼联想的视频,我之前写过文章聊过,不再重复。昨天看到他谈全民免费医疗的一则视频,在此简单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说他的出发点有问题,他的想法,可能代表了部分群体的朴素理想。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之前在加拿大学习时,见过他们的全民免费医疗长什么样,所以跟大家聊一下,全民免费医疗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01

在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免费的东西,只有成本的转移。

对于全民免费医疗而言,本质上并不是免费,而是把医疗成本全部转移到了政府那儿,由政府直接跟医院和医生结账。

大家要知道,成为一名医生的学习成本和培养周期,非常昂贵且非常长。

读完医学院,一般需要5年时间。

5年学完后,还只是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小白,需要经过大量的医学实践,不断锤炼,才能成长为一名比较成熟的医生。

一名在某个医学领域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能够逐渐达到专家级水平的医生,估计实践和培养周期可能在10年以上。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让这样一名医生,在给别人看病后,不能收费,只能实行免费医疗,则时间长了之后,将可能没有人愿意去当医生,除非我们把私有制市场经济改回成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作主要不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而是一种被动分配和精神寄托。

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但是这种免费的背后,是把医疗成本全部转移到了政府那边。医生和医院在给病人看完病后,不用向病人收费,而是直接跟政府定期对账和结账。

但政府只是一个社会管理者,不会直接产生收益。

当庞大的医疗费用导致政府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入不敷出时,政府要么选择加税,要么选择发债。

所以,很多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加拿大的整体税负水平,比中国高。

高福利对应的是政府的高税收、高负债。

加拿大除了整体税负水平比中国高以外,整体负债水平,也比中国高。

我之前在那边上课时,有次老师在课堂上讲,加拿大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来还所借负债的利息。

这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不知道最近有没有涨。

讲到这儿,大家是否可以理解,为啥美帝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到全世界薅羊毛?

因为他们这种高福利、高税收、高负债模式,玩到一定程度时,必然难以为继。终有一天,老百姓厌恶加税,但原有的社会福利降不下来,导致政府负债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够提前在全世界薅羊毛,崩盘是一种逻辑必然。

02

我写这些,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反对免费医疗,而是给大家讲一下这件事情的两面性。

那么,在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下,最大的受益群体是谁?

大家可能不一定能想到,是医生群体。

你想嘛,医生跟病人收费更容易一些,还是跟政府收费更容易一些?

当然是政府。

因为病人可能会拖欠医疗费,但政府不会。

医院和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在遇到危重病人时,如果只是因为人家没交费,放任不治疗,导致病人死亡,医院和医生将陷入责任纠纷。

但有些病人看完病后,由于没钱交费,可能会一直欠着。

大家可以去百度搜一下,能搜到一些相关案例。

这些事情的发生,对民众的感官会造成很多不适,甚至造成舆论的撕裂,但对医院而言,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即病人有可能会拖欠医疗费。

但是,政府肯定不会。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支付能力和信用,比普通病人个体,强多了。除非社会进入混乱状态,所在国家政府即将垮台,否则政府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比病人小很多。

所以,在实行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制度下,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我以前在加拿大学习时,有次参加当地律协的一个座谈会,他们的律协会长在私底下跟我们半开玩笑的聊,说你看人家医生群体比律师就聪明,他们搞了一套制度,直接跟政府结账,我们却没有。

我们也应该推动律师费直接由政府支付,律师群体直接跟政府结账。

虽然是玩笑话,但背后的意思很明显,即当把付费主体跟政府挂钩后,这个行业基本就稳了。

03

在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下,另外一个受益群体是谁?

是生活无节制且疏于锻炼的懒人群体,和年纪比较大容易生病的老年人群体。

你想嘛,平时谁最容易生病。不会是勤于锻炼的群体,而更容易是生活无节制且疏于锻炼的懒人,和老年人群体。

所以,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有非常强烈的锻炼文化,即不论年纪有多大,都要锻炼身体。有时候,你能看到一些老头老太,虽然年纪很大,但是却非常独立,也经常锻炼身体。

因为如果他们不锻炼,一旦身体出现问题,相当于给全社会增加了负担。

像美国那边,社会主流文化普遍看不起的一个群体是,平时不锻炼,天天吃不健康食品,身体非常肥胖,然后生病住院,消耗社会医疗资源的人。

从这个逻辑角度出发,大家是否可以明白,为啥奥巴马之前搞的全民医保计划,在美国引起非常大的争议。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认为,这是在鼓励懒人。

当个体的医疗成本,由全社会整体负担时,慢慢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大家要知道,在一定时间内,医生就这么多,医院就这么多,医疗资源处于一个有限的状态。如果有部分群体怠于锻炼身体,心想反正生病后,都是免费的,躺在医院里无止境的消耗医疗资源,则可能会让一些真正生了急病的人,看不上病。

同时,有部分群体可能稍有感冒、流鼻涕,就会往医院跑。

因为反正看病是免费的,不去白不去。他们没事就到医院去开药,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负担。

大家不要觉得现在看病难,如果到了那一天,看病可能会更难、更慢。因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哪怕被一小部分无下限的人士无止境的挤占,都可能造成整体供应的进一步不足。

04

基于上面的逻辑,加拿大实行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而是医药分离制度,即医生和药品相互分离。

你到医生那儿去看病时,医生本来应该收你一笔诊疗费(相当于咨询费),这笔费用直接由政府支付。而医生给你开了药方后,你自己拿了药方,再到卖药的地方去买药。

买药的费用,不包含在整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内,政府不负担,需要自己掏钱。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公司会给雇员购买一个额外的商业险,把这部分买药的费用包含进来。

如果你没有正规的工作,或者所在公司没有给你买这个额外的商业险,最好自己买一个。否则,万一生病,则药费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这跟国内的医疗体系,是两个概念。

国内的公立医院,理论上医生不收咨询费。你顶多付个10块钱的挂号费,这笔金额非常小,跟加拿大那边医生收的咨询费,不在一个等级。

加拿大那边的医生咨询费,一次大概在几十加币左右。如果我们不按汇率计算,按照实际购买力粗略计算的话(可能在三四倍左右),大概合人民币两百左右。

讲到这儿,大家是否发现,所谓全民医疗免费制度,本质上是政府用全民纳税的钱,给医生支付咨询费的制度。

05

医药分离制度,是一个看起来理想,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的制度。

我在那边有次吃坏肚子,有一个橘子放过期了,没舍得扔,吃了。结果,马上半夜闹肚子,疼的我一晚上没睡着。

然后,我跑到校医院,想让医生给我开点药,结果医生死活不给我开。

我当时疼的话都快说不上来,跟医生反复说,我吃了一个坏了的橘子,现在肚子疼,有没有药。我想,要是在国内医院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医生给开点药,随便一吃就好了嘛。

结果,那边的医生就是不开,然后给我讲,回去喝点水,慢慢就好了。

我最开始非常不理解,后来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因为实行医药分离制度后,医生对于开药这种事,没有好处,却有责任。他给你开了药之后,他不会从卖药这件事中获得任何好处,但是万一你吃药吃出问题了,他要承担责任。

所以,他估摸了情况后,觉得你吃橘子吃坏肚子,大概率死不了,不如让你慢慢熬着。反正熬上一两天,也就好了。他转身跟政府结到了咨询费(我那会儿是学校的保险),钱也赚到了。

万一你真的因为拉肚子,变成了危重病人,到时候打了急救电话,他们再抢救你就好了。对于危重病人,如果医院或医生不抢救,要承担责任。

大家看到这儿,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1、医生挣的是咨询费,不是药费。所以,医生没有利益驱动,给你开药。

2、医生给你开药后,万一吃出了问题,可能会承担责任。所以,医生有利益驱动,不给你开药。

3、在对待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小毛病时,医生万一诊断或开药有误,可能会承担责任。所以,医生会倾向于不作为,让你慢慢熬到自然好。

4、由于医生的咨询费,是跟政府统一结算。所以,病人满不满意,不是核心因素。只要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生的数量供小于求,医生就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5、如果发生紧急危重情况,医生如果不治病,将会承担责任。所以,对于危重病人,他们会紧急救治。

我以前跟一些在加拿大的老移民聊过,听到过一些对看病慢的吐槽。

他们半开玩笑的说,在加拿大看病,你最好一进到医院或医生的诊所,就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说我要死啦。。。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得到快速救治。不然的话,就慢慢等着吧。

那会儿认识一个华人移民,说他有个朋友有次得了抑郁症,跑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到了医院后,一直等,等了四五个小时都没轮上,等的都快抑郁了。。。

后来他朋友受不了了,说算了,回家吧。

06

为啥搞了全民免费医疗体系后,效率变得这么低?

你想嘛,钱又不是跟病人收的,而是跟政府统一结算的。政府作为最大的金主,既不会来监督你,也不会催你。

同时,医疗资源就这么多,但由于对个体来讲,看病不要钱,导致看病的人可能增多,医疗资源变得更加拥挤。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面前,病人只能慢慢等着。

所以,我们以前能看到一些新闻,说欧洲某国总理约医生总是约不上,某天突然约上了,把出国访问都给推迟或取消了。

在公知横行的时代,他们把这类新闻解读成总理平民化的故事。但其实,这跟总理是否平民化,没啥关系。

主要是因为他们那边的医疗资源,实在太紧张了。在紧张的医疗资源面前,医生严重供不应求,尤其在某些医生数量非常少的专业领域。病人们得通过预约系统提前预约,在供不应求的领域,可能由于排队人数太多,一直排到一两个月后。

除了医生,律师也是如此。

有些华人在加拿大考过律师牌照后,严重供不应求。不论是谁,如果想找他们咨询一个法律问题,都需要预约排队。有些华人土豪客户不了解这种情况,遇到法律问题直接上门咨询,结果被轰了出来,说要预约排队,给钱都问不到,气得直跳脚,可是也没办法。

人家在市场上,严重供不应求,地位非常金贵,谁来了都不鸟。

07

有些朋友感觉的国内看病难问题,我觉得原因之一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内部没有等级分流机制,导致病人都往头部大医院跑,人为造成拥堵。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生病了,你是找个社区卫生所看病,还是到三甲医院去看病?

价格是一样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所以,现实中可能只有少量的病人到卫生所去看病,大量的病人都跑到头部三甲医院去了。但由于头部三甲医院就这么多,资源非常有限,人为造成看病拥堵。

我以前偶尔去医院时,经常看到从外地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找北京某个知名大夫看病的病人。

中国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你只要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找到业内最知名大夫看病的国家。

美国对于医疗行业,实行市场体制,即医生收费实行市场化。你可以找业内最知名大夫看病,但是费用可能贵到让你吐血。

加拿大虽然没有美国这么凶猛,但是知名大夫你可能根本约不上。比如,由于严重供不应求,前边可能已经排了1000个人。等轮上你时,如果是小病,则可能已经好了,如果是大病,则可能已经挂了。

而且,他们那边实行家庭医生制,即你平时要先找个家庭医生,有问题时要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看病。如果家庭医生觉得病情比较复杂,看不了,则由家庭医生再将你转交给定点合作的医院。

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像国内那样,直接上门跑到一个医院去挂号、看病啥的。

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个业内最知名大夫做自己家庭医生,要么拼钱,要么拼预约速度。有的时候,你可能两者都要拼。

这也是在疫情当下,他们的医疗体系没有崩溃的原因之一。

因为即便你已经感染了新冠,身体感到非常不适,你也得等家庭医生有时间的时候,才能找他去看病。在多数情况下,没法自己直接上门到医院去看病。

有的人,在家里等着等着,就死了。

结语:

我说这些,不是想说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不好,而只是告诉大家另一面的一些情况。作为决策者来讲,他需要统筹全局考虑问题,来寻找一条最适合中国当下国情的道路。

人类社会的一个困境是,在大多数时候,资源都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才是真正的智慧。

标签: 建议将产后抑郁诊疗费纳入生育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