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闭恐惧症患者宁愿每天爬到10楼也不坐电梯,原来是害怕幽闭环境

心理健康 恐惧症 46 0

小陈家住10楼,但小陈每天辛苦爬楼梯也不愿意乘坐电梯。小陈不知疲倦地爬楼梯,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恐惧坐电梯,只要电梯一启动,小陈就会极度恐惧,害怕电梯极速下坠,甚至产生窒息感。

幽闭恐惧症患者宁愿每天爬到10楼也不坐电梯,原来是害怕幽闭环境

小陈并不是从小就害怕坐电梯,是因为有一天晚上电梯故障,小陈被困在电梯里,她用力拍打电梯希望有人来救她。此时电梯突然向下坠,她认为自己要跟电影中惨死在电梯里的乘客一样,好在保安及时发现异常救出小陈。从那以后,小陈对电梯、车厢等环境非常畏惧,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有幽闭恐惧症。

无法控制恐惧的产生,感觉甚至不能呼吸

幽闭恐惧症患者处于封闭空间会产生焦虑,例如电梯、地铁、剧场、厕所、阁楼等,不自主地想要逃避,因为无法逃离封闭空间会产生恐惧、焦虑、无助感,甚至情绪失控、惊恐发作。轻微的幽闭恐惧症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眩晕、心悸、寒颤、腹痛等身体反应,严重者浑身麻木、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肌肉抽动甚至昏厥。

幽闭恐惧症患者宁愿每天爬到10楼也不坐电梯,原来是害怕幽闭环境

患者知道自己的恐惧是不合理的,但就是无法控制恐惧感的产生。患者不进入特定的密闭空间则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患者只要想象自己处于恐惧场景中,就已经开始紧张、焦虑、不安。

患者曾在某个空间、场景受到惊吓、惊恐,就会在内心烙下很深的“烙印”

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大多数人群生活在狭小的出租屋,工作在拥挤的格子间,长期处于局促的空间中,很容易对密闭空间产生异常情绪。

幽闭恐惧症患者宁愿每天爬到10楼也不坐电梯,原来是害怕幽闭环境

幽闭恐惧症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医学上认为严苛、死板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心理成长,会导致成年后对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低,难以对客观事实做出正确判断。幽闭恐惧症还受到性格因素的影响,儿童时期性格胆小、怯懦,成年后往往容易产生恐惧症。家长应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乐观、开朗、自信的性格,创造积极良好的成长环境。

再强大的人也是会生病的,患幽闭恐惧症并不羞耻

很多人对幽闭恐惧症存在误解,认为这是内心脆弱的弱者表现,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内心强大就可以痊愈。虽然幽闭恐惧症患者女性居多,导致很多男性认为是女性心理承受力较弱引起的一种表现,认为男性强于女性而羞于求医,所以调查显示仅两成患者愿意接受治疗。

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需要打破“羞耻”进行专业化的治疗。首先需要进行认知治疗,消除患者对封闭空间的恐惧感,例如让患者知道电梯故障是偶然性的,并不是经常性的,而且患者并没有因为电梯事故受到身体损伤。然后使用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使患者对特定封闭空间的恐惧程度逐步降低。如果患者通过心理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辅助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最好有患者熟悉、信任的人群陪伴,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常建议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在休息的时候适当远离城市的喧嚣,接触大自然,放松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感受,给压抑的生活注入“生机”。

专家介绍:陈晓刚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

标签: 幽闭空间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