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49 0

  摘要:英语学习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有兴趣,而有些学生对英语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作者的教学经历,分析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得出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英语;影响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贴近生活,相比数理化等抽象学科应该更为有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初中生对英语兴趣并不大,有些甚至把英语当成最厌烦的学科,提起英语就头疼。分析原因,我认为,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起的。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缺乏主动性,盲目跟从老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没有培养起兴趣,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两者的缺失正是导致英语成绩提不上去的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其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的形成离不开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高低又会影响初中生英语的学习。

  二、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本文作者从课堂中发现了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差异性,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都很有自主性,能主动的进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对不懂的,有些难度的知识点做出标记:课堂中能积极的发言,主动的提出疑难点,与同学间的合作能力较强,能大胆的用目标语言说出英语:课后能够对当天所讲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当天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能当天记住。在考试中英语学习兴趣高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然而,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不能主动的去预习,在课堂上表现欠佳,很容易开小差,认为学习英语很枯燥。从他们的作业中,作者也发现有些学生的基础因为不扎实,他们对英语很难产生兴趣,每天的英语课很难认真听讲。对于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的现状一直是本作者很关注的问题。

  三、阻碍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 对学习价值的片面认识

  学习的价值体现着学习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培养善且美的人一向是学习内在价值的集中体现,但由于历史、政治、社会等诸多原因,人们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出现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致使学生对具体某一学科(英语)的价值也产生片面认识。略加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学习的经济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学习内在精神价值则被忽视。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学、考证、工作等与经济价值相关联的功利性目的,他们特别看重学好英语会多大程度地为自己带来最多的经济利益,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多大程度得到物质上的回报。在倡导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现状面前,学习英语的价值偏离了学习价值的整个体系,偏向以金钱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经济价值,学习的精神价值日益缺失。然而,对学生个人而言,学习并非意味着机械地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获得好的卷面成绩或证书,它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我超越、自我成功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所产生的内在幸福与快乐,在发现、领会学习的精神价值中热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及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二是学习的社会价值受到高度重视,而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则被忽视。学习在静态的文化知识与动态的社会发展两者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无一不见证了学习的社会价值。但“中国传统的价值倾向是重社会,重整体,而轻个体”,英语学习目标实际上是依据宏观社会需要制定的,主要是以学习的社会价值为主导方向。社会需要某种程度抑制了学生的个人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内容、评价等方面陷入“工具性”误区。“学问成了政治、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有的主动性和尊严性”,学生在缺乏强烈内在精神价值追求的影响下,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无法真正得以保障。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满足目前社会的人才需要,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而且更要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形成超越自

  我、勇于探究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普遍强调学习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这些片面认识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和认识导向,他们一味地追求表面学习效果或是一味地服从等诸多消极心理也使自己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受到严重限制。学习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内在精神价值。学习的精神价值为学习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持久的动力保障,是学习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过于强调分数

  陶行知曾讽刺旧学校的考试是“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是会考。会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可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 这种情景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初中学习是:课本+课堂作业+课外资料+家教+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几十套模拟卷备战中考,其目的是凭高分上重点学校”,尽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最终评定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却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分数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令人担忧”,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准绳,容易使学生过度重视分数,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过分强调分数使人们简单地误认为,分数的价值等同与学习的价值。在学生看来,没有一件东西会比学校成绩单上的高分更令人满意,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会比一个不理想的分数更能摧毁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家长看来,分数更是具有超凡的力量,它不仅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入理想的高中、大学,而且决定着学生未来的生活。国外,家长对学生期末分数不满而惩罚学生的案例时有发生。国内,中学生更是用近乎崇拜的心态给分数赋予特别重要的含意。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学生甚至会不顾一切地去冒险,有时宁愿舞弊也要在分数上超越他人。 过分强调分数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面,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处于被动受监督的地位,而教师则在扮演权威者的过程中寻求着学生的一味顺从。在这种缺乏相互信任和支持的不平等学习氛围中,获得高分变得比英语学习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遭受到严重打击。多数英语成绩不够理想的初中学生因分数低,负担重而逐渐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屡次考试上的失败最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暴自弃,甚至仇恨教师。而那些原本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出于中招、高考等考试压力也不得不以保持高分为己任,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做题技巧,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分数较高,但却未必兴趣浓厚,并非对英语学习本身感兴趣。“这些使师生学业目标固定化的预想,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过分地强调分数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学习兴致低落。很多初中生成为追求分数过程中的受害者,他们心理脆弱,难以经受住社会上各种挫折的考验。学生整日被大大小小的各类英语考试所困扰,他们的个人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也就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成功。英语教师在目前以分数为最主要的考核评价标准面前,过分地重视英语语法、词汇等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结果是,尽管学生表面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但他们实际的学习兴趣却会有所下降,学生内心深处渴望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探求新知的内在精神力量却在日益消退。

  四、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加强情感教育,诱导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的胜任以后的工作,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祥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在婉言中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帮助”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

  (二)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们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们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即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全面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三)利用竞争比赛,培养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如一个棒棒糖,一句“Excellent”等都会使学生感到愉悦和满足,在学会话时,我就告诉学生,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将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会话比赛,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激励学生每一课的对话都应学好,方能取胜。在学音标时,又事先告诉学生,当音标学完后,将举行默写比赛。同学们在学读音标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写时非常投入,为今后的自主读单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作业中,我采用符号方式进行激励,但如果有些学生因某种原因没能在本子上被老师写上“good”允许学生回去再重写,这次可以不算数,到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看谁的“good”多的比赛呢,这样谁都不甘落后。同时,组与组、班与班之间也有比赛,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四)强化成功愉快,巩固兴趣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写对了一个句子,学生也会感到高兴,继而对英语产生亲切之感,必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如讲完一课后,可设计几组综合训练题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知难而上,按照题目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的着”。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差生要特别留意,耐心启发,对他们学习中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地真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成功的愉快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五)创设表现空间,拓展兴趣

  愿意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认可,这是每个学生的心声。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如上讲台演对话,做值日报告,动作表演,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外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六)利用课外活动,延伸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从报幕到解说,从评比到颁奖,一般不准使用汉语,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视听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如:一个学生请同学们参birthday party的对话、小品,几个同学购物的对话小品等,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积极参与,重播时,我采取消声让同学们配音的办法,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五、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自己的好方法,学东西也更快,反应快,观察能力强,乐于学习,喜欢去探索新的东西,每天坚持读英语,听英语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去说英语,每有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都能用英文去写出来,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勤奋学习,本着谦虚得态度,爱问老师的问题,从而从听、说、读、写方面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从与不同的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那里,我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去培养学习兴趣,比如他们喜欢去看英美国家的电影,听英文歌并且学会唱,积累了很多的课外词汇;他们在网络上通过与讲英文的外国朋友聊天,培养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上述那些对英语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考试中也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观察,我发现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的影响学生的学习。

  六、总结

  在英语学习中,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英语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重点谈了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英语兴趣的培养能极大的影响初中生的学习。 所以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 教育的信念与追求[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8.

  [2] 郝克明. 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4] 金生鈜. 理解与教育[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5] 李丽生. 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6] 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张楚廷. 课程与教学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9] 杨小微. 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0] 周家骥. 教育科研方法[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11]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2] 叶澜. 教育概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3] 周洪. 教学新模式——教学策略[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14] 丁念金. 独立型人格建构——人格转型与教育改革[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

  [15] 丁念金. 课程论[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16] 袁贵仁. 人的素质论[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17] 田慧生,李如密. 教学论[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18] 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19] 燕国材,朱永新. 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20] 高叔平. 蔡元培教育论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标签: 心理健康手抄报简单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