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心理健康 64 0

最近,饺饺和一位以前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在微信上聊天。他叫小F,五年前患上重度抑郁症并因此退学,最近终于痊愈了,通知我们他要结婚了。

饺饺无意中发现,痊愈后的的小F像变了个人,不仅是整个人的精气神变了,连语言习惯也变了,以前听他说话总觉得拧巴得像麻花,现在听他讲话像阳春面一样顺溜。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难道人得了抑郁症之后,语言习惯也会改变?多年以来,精神病学专家一直在研究抑郁症和语言习惯之间的关系。

在最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要阅读并整理受试者的日记,再筛选出语言文字中的高频词汇;或者对抑郁症患者群体和普通群体分别进行访谈,再判断两者的语言习惯有何区别。而这一切,完全要靠人力完成,即使偶尔可以借助办公软件的本文检索功能,研究也相当耗时。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直到后来,人工智能终于问世,研究者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自动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快速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习惯。

研究者调查了64个在线心理健康论坛,其中包括“自杀意念论坛”“焦虑与抑郁论坛”“心理康复论坛”等。研究者利用机器学习对论坛中的6400多名会员的语言习惯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人工智能形成统计报告。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语言习惯一:喜欢用消极的形容词及副词首先,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在形容词及副词的使用习惯上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带有负面情绪的形容词和副词,比如“孤独”“悲伤”“无助”“绝望”等。

这是因为,对抑郁症患者而言,世间的快乐都与他们无关,世间的悲伤都与他们相似,他们平时更倾向于关注消极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和自己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他们看待所有事物都会戴着“消极”的有色眼镜,因此日常语言习惯也会表现出消极倾向。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语言习惯二: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高其次,更有趣的是,抑郁症患者使用人称代词的频率也和普通人不同。

统计数据表明,比起普通人,抑郁症患者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更频繁,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我想”“我觉得”“我感到”之类的表述,反而很少使用“你”“他”“他们”等代词,即使一开始谈论的主题是无关第三方,他们很快就会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

这一点说明,与普通人相比,抑郁症患者有更高的自我关注倾向,对自己细微的情绪变化很敏感,与外界的联系反而较少。与抑郁者聊过天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感受,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似在向你寻求帮助,实际上只是想找人倾诉而已。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语言习惯三:“绝不”“永远”等绝对词使用频率高此外,统计结果还表明,除了代词和负面情绪表达不同之外,抑郁症患者还有“绝对主义”倾向,更喜欢用“永远”“完全”绝不”等绝对词来表述事物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现象说明,在抑郁症患者的观念里,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没有中间地带。在抑郁症患者聚集的各大论坛上,“惯用绝对词”的人群比例都很高,在“自杀意念论坛”上甚至高达80%。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习惯,意味着怎样的心理特征?研究者认为,从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中可以发现他们的有以下心理特征:

1、消极悲观

2、过度自我关注

3、“绝对主义”世界观

相反,我们可以猜测,同时具有这三个倾向的人,潜在的抑郁症风险也许更高。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避免过度自我关注;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观察自己平时的语言习惯,从而进行抑郁症风险的自我评估,防患于未然。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原创声明:非沟通不合作,转载、投稿请务必私信饺子姐。其他平台擅自转载者,我们将直接投诉并保留追究责任的相关权利。获得授权后,请标明文章出处“头条号:精益医疗”。

精益医疗头条号,带你看有趣的医疗话题、医学新知,不要错过哦~~点击关注,不错失,不迷路

潜在抑郁症患者的“三大语言习惯”,你有没有?

精彩继续:抑郁症放着不管,会自己好吗?不仅不会自己好,还会导致器质性病变

大脑年龄是否有性别差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女人的大脑平均比男人年轻3岁左右

我为什么喜欢和精神病人聊天?精神疾病,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诡异的“冻尸脱衣”现象:人在冻死之前,为什么会把衣服脱掉,且面带微笑?

器官移植的8岁女孩:“我看见有人杀了我”

男生理科天生比女生强?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完全是刻板印象,没有科学依据

标签: 潜在抑郁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