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社交恐惧,你也行

心理健康 恐惧症 56 0

当向老师、上司、陌生人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是否会神经紧绷、语无伦次和思维逻辑混乱,我们经常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痛苦和自我逃避的状态而不自信,然后给自己打上“社交焦虑”的标签。其实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挖掘社交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去克服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

克服社交恐惧,你也行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下社交焦虑的两个案例:和朋友或同事在一起时说出一些不适时宜和不得体的话;与别人相处时感觉到害羞逃避交谈,回到一个人时松一口气又怅然若失。以上两个案例长此以往下去,最终很容易成为一种心理障碍,然后逐渐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那么社交焦虑的来源有可能是因为什么呢?社交焦虑有可能和基因遗传有关系,也有可能平时被周围的负面评价、来自上司的批评、缺少身边人的认可等因素经过积累在心理留下阴影。

社交焦虑的核心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所以害怕暴露我们日常焦虑不自信的状态、害怕暴露我们不够完美的外表、害怕暴露我们存在缺陷的性格、害怕暴露我们不够成熟的社交技能等。

其实社交焦虑也是可以带来很多好处的,比如因为社交焦虑带来的群体和睦相处、作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时因为焦虑而更能够有团队荣誉感和凝聚力、更加具备个人安全感、社交逃避有时候能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陪伴伴侣的时间多、更能够体谅他人的感受等。

那么社交恐惧是不是可以归结为内向呢?其实两者还是有差别的,下面请看分析:内向型性格的人大部分是天生的,而社交焦虑普遍是后天因为环境、评价等因素形成;内向性格的人更喜欢独处,而社交焦虑的人选择独处是为了避免因为社交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内向的人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而社交焦虑者因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而紧张焦虑;内向是一种生活处事方式,而社交焦虑会影响心理和生活。

克服社交恐惧,你也行

在远古时代人类因为长期的生存本能从而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我们的大脑中会形成内在的自我评判,而内在评判的“不安全感”“自我批评”试图保护我们的安全,同时生存本能暗示我们逃避危险。那么要如何打败内在评判呢?首先我们应该拥抱焦虑,将模糊的焦虑情绪具体描述出来,然后保持正念、对自我友善宽容。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拥有社交焦虑,人性其实都是共通的,只是有的人愿意对自己设立目标及要求并且赋予自己一种角色,对自己进行多次认知行为的矫正。例如北京摄影爱好者小明想要拍摄一万名北京市民,因他坚信自己能做到,并且克服恐惧去行动,最终达成了这个目的。

社交焦虑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与生活的乐趣和质量,那么又有哪些造成社交焦虑的陷阱呢?比如:我要时时刻刻监控自己的焦虑、太以自我为中心式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模样、我担心别人会批评我、我要求自己完美所以必须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完美容不得半点差错、给自己打标签我的社交能力很差、利用抽烟喝酒来麻痹自己寻求另类的放松。

以上说了造成社交焦虑的因素和克服的办法,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告别焦虑和拥有更好的自己呢?平时主动与别人交谈,同时不要将实用性视为社交的唯一目的,待人以诚方能获真挚。同时与邻近的人多交流,在合适的时机可以深入交谈,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对别人的喜欢,不要吝啬夸奖。

克服社交恐惧,你也行

每个人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因素要有温暖的人际关系,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美好的一生。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