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杏坛忆吾师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53 0

  春风杏坛忆吾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辈不是高徒,却结结实实遇到了名师。

  1986年暑假,在朋友的鼓动下,我决定调往县城学校任教。朋友带我去见县民族中学陈校长,面谈之后,陈校长嘱我写一份调动申请书交到县教育局。不敢怠慢,第二天我认认真真地写好申请书,并将我几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几篇豆腐块文章装订在一起,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教育局。

  八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的一间宿舍里,我正拜访一位在那里读书的亲戚,座间还有一位叫“黎伯仁”的男士,亲戚介绍说他是乐东中学的副教导主任。我好奇地问:乐东中学今年招聘教师吗?黎教导说刚去教育局要了几位。语文、政治、英语、数学、历史、体育这些科目都要人,要的几乎都是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只有语文科是从乐罗中学调的。当黎教导说出了我的名字时,我感到很惊讶,我申请去民族中学,怎么会被乐东中学要过去呢?黎教导告诉我,县中优先选调教师,从师范毕业生和申请调动的教师中挑选,然后才轮到其他中学要人,是高秋华副教导看了我的申请书和几篇小说散文,和孙校长关副校长等人商量后,才决定把我调到乐东中学的。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到了乐东中学,开始了我的高中教学生涯。开学后,我第二次见到高老师。

  第一次见到高老师是1984年的8月间,当时我参加通什教育学院中文专科函授,高老师给我们讲授古文课。他身材高大精壮,面色橙里透亮,语言带着醇厚的客家音,步伐沉稳;那天讲的是王安石的《游禅山记》,他古文功底深厚,教学能力很强,课堂组织井然有序;讲课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表达抑扬顿挫,板书遒劲飞扬,启发诱导出神入化,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高老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广东省广雅师训语文班,同年8月来到古崖州城属地的崖城中学任教,不久身患恶性疟疾,高烧不退。学校只好发电报叫来他父亲带他回广州医治。第二年当他回到崖县时,教育局已经把他调往九所中学任教。

  在九所中学24年,他受尽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磨难和人格上的屈辱,但也收获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更值得庆幸的是,在磨难面前,高老师对教育事业从来都没有放弃,即使在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剥夺他上语文课权利的日子里,他也不曾放弃。因此,经过二十多年勤学苦读和课堂历练,一俟“四人帮”被打倒,中国教育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时候,高老师已经成为乐东教育界的业务骨干,名头极响的教师。

  1980年乐东县政府响应上级号召,创办乐东县重点中学——乐东中学。教育局发文抽调高老师到乐东中学任教,别人被抽调都庆幸之极,高老师却犯难了:和九所中学师生24年的情谊,九所地区家长的信任和关爱,还有高老师一家六口人,只靠他夫妻俩菲薄的薪水生活,离开鱼米之乡的九所,去到群山环绕的抱由,有许多不舍和顾虑啊。第二天,高老师不是拿着调动通知书去乐东中学报到,而是跑到教育局去求情,希望继续留在九所中学任教。教育局哪敢做主,叫他去找县政府,最后高老师还是到了乐东中学。

  乐东中学杨校长慧眼识珠,让他担任教研组长并教两个高三语文重点班。

  高老师不辱使命,在这方讲台上尽情挥洒着他的教学才情。课堂上他激情飞扬,鞭辟入里的阐述,贯穿古今的知识钩连,让学生沐浴在语文课的春风中,尽情享受着千年文化之美的熏陶。虽然当时乐东中学正处在创建阶段,条件还差,设备也远未完善,但是由于拥有一批像高老师这样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他们用知识和智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了乐东中学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学风,使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不断攀升,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没几年,乐东中学教育质量跃居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八市县之首。乐东中学也成为海南其他市县学生向往的学校,到八十年代后期,已经有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琼中、东方、昌江、白沙等市县学生到乐东中学插读,学校人丁兴旺,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琼南地区的“教育奇观”。

  当时的乐东中学正面临着教学秩序重建,教育管理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高老师担任语文教研组长,首先结合语文组实际,从规范管理入手,团结全组教师,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注重钻研教材教法,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老师担任教研组长期间,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要求语文组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按课时撰写教案;二是每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都要测试,讲评,并写好单元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三是明确规定作文次数:每学期初中8次,高中6次。作文批改方法可灵活多样,但至少要有两次以上详批详改或面批面改;四是中段考和期考由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然后组织老师分析考试情况,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五是学期末,每位教师都要交一篇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

  规定好订,落实困难。对高老师的五项规定,刚开始时教师们还是颇有微词和抵触情绪的,但在高老师以身作则的带领下,课堂效果提高明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大家都从中得到收获,慢慢地,这些规定就成为那个时期乐东中学语文组的工作守则。

  当年我初进乐东中学时,感到最新奇也使我终身获益的是教研组活动和上公开课。

  语文教研组活动定在每周星期三下午,主要是学习交流和听课评课。

  学习交流是由组长根据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挑选语文教学杂志、报刊上的相关文章,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讨论,及时破解教师心中的疑惑;或选择一些传递最新教学信息、教学理念的文章学习,以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转变和教学理念更新;或听取教师汇报一周教学的收获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语文组几乎隔周就有公开课,公开课时全组教师都要到场听课,并做好详细记录,高老师有时也会突然检查听课记录。

  评课时,要求青年教师先发言。高老师作风民主,常常鼓励我们直陈己见,畅所欲言。但青年教师对公开课讲评能力有限,也心存顾虑,发言多是只扬不抑,只褒不贬。高老师等几位中年教师的评课就不同了,他们常常能高屋建瓴,从整节课的总体设计入手,点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科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与突破情况,最后还要提出怎样上好这篇课文的意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想。

  我在乐东中学经常有机会聆听高老师他们的评课。他们的评课决不会做无原则的廉价的赞赏,也不会有盲目的脱离实际的批评。他们这种不带偏见就课评课的学术探讨精神,营造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传递出乐东中学语文教学的正能量。

  记得有一次评的是一位中年教师的课。听课时大家都感觉到他课前准备比较粗糙,处理教材简单、突破难点的方法显得疲软,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也不够科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绪不高。但是B老师在评课时却说,教师能深度解读课文,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学习,方法恰当,课堂效果好…… 他刚发言完毕,高老师就接着说,我们和B老师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会做这种不负责任的赞美和吹捧。评课的目的是肯定优点,找出不足,促使改进,达到提高,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所收获。如果只想着把评课当做讨好和交易,对教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这种风气一开,影响将是长久而恶劣的。

  当时学校刚刚从拨乱反正中走过来,建立一种团结严谨的教学秩序和实事求是、勤于探究的教研风气,对于建设一个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教研组尤其重要。我们知道,高老师的发言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想杜绝某种风气。试想想,如果大家都把听课评课当做相互讨好相互捧场,互卖人情的交易,那么这个教学团队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乐东中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听满12节课,领导更多,而听课是不需要预先通知的。这就苦了我们,每节课都要认真准备。那时候学生多,教室里坐得密密麻麻的,有时课讲了一会,才发现领导坐在后面,紧张得满头大汗,生怕前面讲错了什么。

  高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像写好一篇文章一样,要有导入,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

  他还多次对我们提出要求,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师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还要有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名篇诗文。一张铁嘴,就是说口才要好,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表情达意;一笔好字,是指教师要有比较过硬的书写功夫;一手好文章,是要求教师能写各种体裁的清新流畅、见解新颖的文章;一肚子名篇诗文,是说要当好语文教师,非积累熟悉几百篇(首)古诗文不可。

  高老师的教研组工作和课堂教学都开展得顺风顺水,渐入佳境,在教研上也收获颇丰。

  1981年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社举办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议论文竞赛,高老师撰写的《提高黎族学生语文水平浅见》获三等奖。乐东中学教师论文获全国大奖,在当时的乐东乃至整个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都属破天荒第一次。一石激起千层浪。它不仅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的兴趣,而且为山区教师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写出高质量的能在全国获奖的论文。1982年暑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次年会在八所中学召开,高老师撰写的《必须根据黎族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论文,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获一等奖。原自治州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自治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吴坤炳对这篇论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这篇论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作了十分精要的总结,对黎族学生的语文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各中学如果能按照这篇论文提出的措施狠抓落实,黎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将有极大的提高。

  高老师用他的行动和成绩,为教学教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为我们树立起追赶的标帜。那个时期,我们都以钻研教材教法,科学备课上课,撰写文章为乐事。记得1991年11月,我到海南省国兴中学听课,国兴中学管教学的陈副校长当面对我说,乐东中学语文组的力量比国兴中学还要强。

  1984年高老师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不久又被提拔为副校长,分管初中部和全校文科教学。

  高老师管理文科教学的重心还是倾向语文学科,他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继续完善和深化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二是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特点突出的语文教师队伍;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随着职务的上升,高老师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推行自己的教育主张,落实自己的教育措施,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公开课不再是以往想听什么体裁课文的教学,就指定某位教师作课,或者是有新教师加盟,就让他多做几节课。现在是领导带头,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从副校长开始,到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再到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我们拼命地研究教材,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不停地修改教案,甚至预先试讲,忙得不亦乐乎。这期间,高老师也常常兴高采烈地上公开课,课后还要求我们提出批评意见。我多次听过他的课,他的语文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驾驭课堂能力很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高老师还推出同教一个年级的几个语文教师,同上一篇课文的公开课形式,这种形式让我们领略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风格。课后评课,孰优孰劣,一目了然。那些值得肯定,应该坚持和发展;那些要深入探讨,应该修正和摒弃,都能条分缕析,清清楚楚,最后择其优点,结合众人智慧,形成一个新的课型,供大家参考使用。记得当年我和几位教师同上著名作家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经过反复研读课文,发现小说主要运用“由远渐近”的表现手法,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我便以“由远渐近”作为主线,贯穿课堂,串起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欣赏作家所塑造的形象美景物美。这节课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和赞扬。

  高老师抓高考语文复习,更有一绝。

  我们知道,属于社会学科的语文和属于自然学科的数理化,在知识板块关联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数理化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课程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高考复习必须按顺序进行。语文教材则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不紧密的甚至是松散的,因此高老师根据高考考点将其分为语法、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几个板块,指定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这样分工复习的好处,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复习需求,研读考试大纲,熟悉考试说明,把握高考试卷结构、题型、知识点的分布以及试题设置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寻找最佳复习方式,挑选高质量的题目,帮助学生解决复习中碰到的困难。高老师每周都要择时召集高三语文教师座谈,听大家汇报复习中碰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交流复习体会,明确复习思路,促使复习质量提高。

  这个时期,乐东中学的高考语文复习和其他科目一样,可谓进行得顺风顺水,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教学教研工作走上正轨之后,高老师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上。这个时期陆续调进了一些教师,如陈永芬、邢孔史、林睿、陈人政、于元林、骆永华、林志雄等,一时间语文组人才荟萃,兵强马壮。这些人在语文组都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很快就成为乐东中学的中坚力量,后来有的人成为大学教授,有的人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的人被提拔为校长、副校长。

  当然,高老师在乐东中学能够这样施展拳脚,大展身手,跟当时校园风清气正,和谐向上,领导间团结合作,管理科学是分不开的。当时的乐东中学,教师以教好书,博得学生喜欢为荣;学生以读好书,让老师家长高兴为荣。校园中极少歪风邪气,至少我没有看见过教师在校园中打牌,也没有听见过夜里筑长城的声音,很少有教师到县城喝茶聊天研究彩票。有一个星期时间,我几乎每天下午都看到高老师等几位领导去听初中部一位数学教师的课,过了不久,这位数学教师就被调到下面中学去了。据说这位数学教师经常到县城打麻将,上课马虎随便。

  在校园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和要解决的课题。高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开展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辩论比赛、文艺晚会,组建“冲浪足球队”,成立“山地”文学社等。

  高老师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语文教师,是一专多能的教师代表。它不但语文课上得好,而且朗诵、辩论、唱歌、舞蹈、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样样出色,这使我们这些新时期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教师相形见绌,自叹弗如。

  乐东中学“冲浪足球队”在乐东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称雄乐东足坛好些年,给校园带来过许多快乐,还战胜过自治州中学、三亚一中、八所中学等足球队。乐东中学“山地”文学社成立于1986年秋末,是当时全国中学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高老师亲自组织教师为文学社开讲座,并指导出版“山地”报。

  “山地”文学社团结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爱好者,并为他们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一时间,乐东中学学生读书写作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极具文学潜质的学生。二十多年过去后,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一些人成为省内知名的作家、诗人。高老师当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已获成效。

  纵观高老师五十年的教育生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在九所中学24年,这是他铭心刻骨的峥嵘岁月。在那里他既有痛苦的呻吟,也有欢乐的歌唱;既有蹒跚的脚步,也有奋进的身影。最可喜的是,他收获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二是在乐东中学的14年,这是他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教学才华得以施展的辉煌岁月。在这14年中,他和他的语文团队以扎实科学的探究精神,实事求是,团结进取,开创了乐东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因此1992年高老师被评为海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93年被选为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是在国兴中学十年,这是他享受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快乐的十年。他本来已在1996年办理退休手续,但学校珍惜他的语文才华和教学经验,聘请他边教书边指导青年教师,直到2004年才真正离开教坛。

  高老师几十年畅游语文海洋,博览群书,深受屈原的爱国、陶潜的淡泊、鲁迅的深刻、巴金的热情、朱自清的骨气的陶冶,加上客家人的禀赋,形成了他高风亮节,耿直乐观,热情开放,善良坚毅,勤于思考,诚实奉献的品格。

  现在,已届耄耋之年的高老师随儿子寓居广东中山,尽享天伦之乐而又笔耕不辍,已有两部著作面世。正值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站在高老师曾经站过的讲台上,采掬一捧盛满思念的祝福,托付清风明月,快递中山。

  愿吾师天年快乐,吉祥安康!

标签: 心理健康手抄报简单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