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心理健康 抑郁症 100 0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文/老K

记得几年前杨坤在《中国好声音》自曝曾患抑郁症6年之久。

他说:“因为抑郁症,我受了整整6年的苦,其中最痛苦的两年,是我还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的时候。”

抑郁症究竟是什么感受呢?

知乎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抑郁症: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却伸不出手。别人以为我懒,是啊,我有意志,也有力气。但我病了,这是种意志控制不了力气的病。我整个生命因此失去了活力。

抑郁症最大的痛苦并非人们以为的“不快乐”,而真正让抑郁症患者崩溃的是“没动力”。

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可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重度抑郁障碍误诊率高达65.9%,总体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

而抑郁症患者采取科学有效治疗更是少之又少,根据调查甚至只有10%的人选择去专业机构就诊。

很多人往往要到晚期才会出现很明显的异常,继而被察觉和重视。

那么潜在有抑郁症的人都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反刍思考(过度思考)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过度思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刍思维。反刍思维指人们在经历了负面事件后,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以及事件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反复思考。

耶鲁大学的苏珊·诺伦-霍克斯玛教授(Susan Nolen-Hoeksema)在一项研究中也发现,过度思考是抑郁症的典型特征。

比如一些抑郁症患者出现问题总是翻来覆去思考,这个过程中不自主就会把自己带入到无穷无尽的负面感受中。

而且会过度思考的人往往处理关系也有问题,他们会比较敏感多疑,盯着他人缺点和错误不放而导致关系破裂。

低自尊者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低自尊者会将所有问题归结在自身,他们对自己极其不自信。

他们会因为自己的长相、性格、甚至自己本身的一切都不满意,久而久之陷入深深绝望中,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essness)。

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而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人就会长时间抑郁,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是判断抑郁症的重要标准之一。

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几周甚至几个月一直都是抑郁就有可能是抑郁障碍了。

原生家庭不佳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照顾和情感的交流,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出能适应环境的品格,成年后即便遇到挫折,也能从温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

《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里说:孩子其实是张白纸,也没有所谓是非对错的观念,孩子的人格健全的塑造,方方面面都来源于父母。

比如,当家庭不能经常鼓励孩子,甚至打压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极其自卑,所以不健康的家庭也是抑郁症的温床。

完美主义者容易得抑郁症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丨隐性抑郁筛查

完美主义者希望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脑子中的标准发展,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自己头脑发展就痛苦不已。这类人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的陷阱。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倾向在很多时候是具有优势的,这给予他们强烈的动机去努力达成目标。而另一方面,是对错误的规避。犯错、失误、哪怕是一点瑕疵,都是不能容忍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生活中我们更加常见的往往是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往往是在追求避免犯错,而不是追求完美。心理学家Brene Brown这样解释何为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

“它其实并不是对于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有个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够避免所有的羞愧感(shame)、指责(blame)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judgement)。”

如果长此以往他们根本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要求,这是很危险的。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告诉你必须接纳它(专业解读)

再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过去焦虑抑郁经历让我重新顿悟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标签: 潜在抑郁症